教学成果奖


1.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搞好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刘慧、袁文燕姜广峰、刘达民、程岩,2004年获批


《大化工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付志峰、姜广峰、郭广生、汪家惠、杨屹,2008年获批


《工科基础数学课程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姜广峰等,2008年获批


《北京高校联合构建平台全面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姜广峰等,2012年获批


《依托“大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姜广峰、盖江南、汪家惠、王德刚、赵自强,2012年获批


《基于TQM理念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郑秀英、姜广峰、任新钢、崔艳娇、王德刚、周霞、李浚,2017年获批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化工行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苏海佳、侯虹、张婷、郑秀英、姜广峰,2017年获批


《多维联动融合的线性代数混合式金课建设和实践》,崔丽鸿、姜广峰、姜冬青、赵中华、周冬梅、苏贵福、郭威力,2022年获批


2.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赵宝元、刘达民、施小丁、黄晋阳、袁文燕,2000年获批


《新世纪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姜广峰、杨永愉、徐人成、侍子云、李秋姝,2004年获批


《加强工学物理个性教育实践--创建大学生物理协会》,李长江、林静、王云、孟庆云、祁欣,2004年获批


《实施“质量工程”打造优质本科教学》,姜广峰、郑秀英、齐再前、张进明、王海滨,2008年获批


《开发物理创新实验,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祁欣、林静、王云,2008年获批


《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江新华、袁文燕、李威、吴开谡、郭秋敏,2012年获批


《创建物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实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持续发展》,祁欣、林静、郎海涛、孟庆云、尹亮,2012年获批


《互联网+背景下,深化信息技术与工程数学课群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崔丽鸿、姜广峰、江新华、苏贵福、熊保林,2017年获批


《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邵晓红、冯志芳、尹亮、侯志灵、战可涛、王维,2017年获批


《融合创新的行业特色大学加强数理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邵晓红等,2022年获批


3. 北京化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深化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实践》,崔丽鸿、姜广峰、江新华、苏贵福、熊保林、袁文燕、杨丰梅,2016年获批


4. 北京化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邵晓红、冯志芳、尹亮、侯志灵、战可涛,2016年获批


《完善数学建模课程和培训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袁文燕、江新华、吴开谡、李志强、郭秋敏、黄晋阳,2016年获批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实践》,姜广峰、李文中、冯赫、梁叶新、刘传宇,2016年获批


《立足产教融合,聚焦五大核心要素,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王维、杨阳、冯拥军、陈晓春、杨文胜、崔丽鸿,2023年获批


5. 北京化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营造校内外物理文化氛围,提升创造型人才科学素养—“物理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浪海涛、林静、尹亮、谢超然、祁欣,2016年获批


《强化过程考核的高等数学教学与考评体系改革与实践》,杨丰梅、赵丽娜、李秋姝、郭秋敏,2016年获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探索与应用实践》,王利、兰光强、黄彬、常延贞、曾辉,2023年获批


《人工智能赋能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创新与实践》,赵丽娜、江新华、杨卫星、李秋姝、陈亚洲,2023年获批


《数字时代背景下工程数学与优化算法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苏贵福、常延贞、崔丽鸿、李季、郭秋敏,2023年获批


6. 北京化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数学物理方程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许兰喜、黄晋阳、江新华,2016年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