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第二届北京交叉科学大会-“数字赋能教育、交叉筑梦未来”创新发展暨名师工作室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召开。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论坛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办,主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前沿开展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探讨数理、信息、人文和马列学科交叉融合在社会责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前沿观点和最佳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国际合作、以及深度融入全球社会责任,引领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的苏贵福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并做报告,他通过《最优化方法》创新型课程建设实践,指出基于ADIEC+闭环模式的混合式教学链路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有效性和示范性;北京理工大学的陶然教授介绍了“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思路及贯通式课程的教学模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王爱文教授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高等工程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理论知识在具体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的李再兴教授介绍了“一个平台、一组论坛、一套案例”的“三个一”教学模式改革;北京邮电大学的杨建奎教授分享了新形势下概率类课程内容建模与理论联系;北京化工大学的秦培勇教授介绍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北京理工大学的闫桂峰教授阐述了“强基-补短-实炼”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显著成效。
北京理工大学刘新刚教授就人工智能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互动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央民族大学的魏传华教授报告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问题;北京理工大学的辛怡教授介绍了“医学数据+”理念下的医学数据挖掘类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经验;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软件算法总监曹崇育做了题为《量子计算赋能运筹优化》的报告,重点讲授了优化算法和量子计算机在生物医学和现代通讯等前沿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次论坛期间还成立了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名师工作室,旨在以融汇名师智慧、博采众家菁华、引领发展趋势、共享创新成果为宗旨,开展具有“创新性”和“高阶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7家单位被授予名师工作室牌匾。
本次创新发展暨名师工作室论坛的举行,是交叉学科基础科学发展和前沿技术成果应用展示,是一场立足未来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共生的“总动员”,未来数理学院将与交叉学科各领域专家学者、产业先锋携手同行,共同推动数理、信息、人文和马列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基础学科研究,以更好实现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交叉,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附:创新发展暨名师工作室论坛报告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