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建院历史】

数理学院由1958年建校时的数学、物理教研室发展而来,1978年设置成立应用数理系,2000年与应用化学系合并成立理学院。2019年由原理学院数学学部和物理学部组建成立数理学院。学院具备优秀的创新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多元的学生培养体系,是培养理工融合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数理人才的基地。

【学科优势】

析天地之数,悟万物之理。数理学院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物理学共5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 、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共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运筹与系统控制、低维材料物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校级数学建模创新基地和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

【名师荟萃】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名师1人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英才2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

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人

【办学实力】

数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25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20人,副教授44人。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基地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含1名青年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等。学院科研和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 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3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科研发明奖各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近三年科研到款2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授权专利20多件。

【培养特色】

数理学院以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建模创新基地和电子创客中心等为载体,依托学校行业背景,开展多种具有“高阶性”和“挑战度”的创新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数理基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第一和第二课堂有机衔接,突出理科和工科的交叉融合,集中不同学科和领域力量,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学院注重学生的学科交叉素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高级别科技创新竞赛,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科研训练,鼓励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教授研讨课、本科生导师制和开放实验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学院本科生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小车、空气监测仪等工程实践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社会服务】

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与产教融合,与山东镓数、青岛铝镓等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智力支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五年,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14项。60余人次参与“心桥工程”,在内蒙古和四川开展教育帮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依托国家工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北京市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建有北京市科普基地(物理)和昌平区科普基地(物理),开展科普活动,接待中小学生近1000人次,弘扬科学精神,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重视教育与科学研究国际化,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荷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多所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建立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立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等,形成了开放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