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11月8日,数理学院在朝阳校区高精尖大厦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AI赋能数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论坛”。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超星泛雅集团、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北京高等教育学会数学研究分会为指导单位。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数理学科120余名专家学者、出版机构代表及企业嘉宾齐聚一堂,共话AI技术与数理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方向。数理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军、院长王维等领导班子出席,论坛开幕式由苏贵福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合影
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清雅致开幕辞,她强调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数理基础学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数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清雅指出,此次论坛是加强校际之间深入交流的绝佳机会,希望通过数字化协同探索,提升具有厚实数理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务处刘清雅处长致辞
论坛开幕式上,数理学院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将进一步聚焦基础学科数字教育新形态,系统性推动数理课程建设的数字化变革。未来双方将以创新谋发展,共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基地,打造数理学科特色精品教材,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数理学院王维院长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宋辉编审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数理学院王维院长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保家副总编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主旨报告阶段,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及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数理教学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张汉壮教授以“AI赋能物理课程群建设”为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介绍了以数智评价为牵引,精准诊断并破解物理课程体系重构难题的探索与实践;山东大学数学学院蒋晓芸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重构与教材建设创新实践”,构建了大学数学课程全链条的数智教育新生态,并指出要善于运用数智手段精准诊断,坚守数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黄安平教授深入分析AGI对高校物理基础类课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新时代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此外,北京交通大学吕兴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董建波副主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廖汉卿总经理等分别从数理课程教学创新、AI赋能教育实践、科学计算软件教学应用等角度分享经验成果,内容丰富且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汉壮教授报告

国家级教学名师蒋晓芸教授报告
下午的报告聚焦数理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与案例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郝会颖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李再兴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宇卓副教授等专家,先后就大学物理一流课程设计、矿业高校数理公共课AI教学实践、高等代数智慧课程实践等主题进行分享,为不同类型高校的数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范式。北京化工大学苏贵福教授、超星课程研究院刘宏玮副院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何迪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袁子刚副教授则分别从最优化方法课程建设、OBE理念下智慧课程设计、线性代数AI教学实践、大学物理知识图谱建设等方面,翔实阐述了AI技术在数理课程全流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成果和范式创新。

论坛集体合影
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革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机遇。此次论坛不仅加强了各高校基础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为AI赋能数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推动了基础学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